仁杰故事

深圳本土“双一流”高校实现新突破 高等教育发展再进一步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2-02-18 我要评论

南科大是深圳第一所本土的“双一流”大学,这标志着深圳这些年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圳在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近日

南科大是深圳第一所本土的“双一流”大学,这标志着深圳这些年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圳在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正式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建设学科为数学。

至此,深圳也拥有了第一所本土“双一流”建设高校。

1979年,深圳建市,4年后,深圳拥有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到今年,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仅走过不到40年的历程。2012年,南科大在深圳正式建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科大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曾经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我们有信心,深圳的高等教育会是另一个奇迹。”

有专家认为,年轻的南科大入选“双一流”,正是深圳高等教育“奇迹”的一个印证。除了高起点自建大学外,开放与合作一直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这很大程度与城市的底色互为映照。未来,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

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建设学科为数学。视觉中国

深圳第一所本土“双一流”高校

2016年,深圳印发《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建10所左右高校,3-5所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短短10年时间里,要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这要求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南科大堪称提供了本土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

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2012年招生时,南科大采取了“6+3+1”的综合评价体系,即高考成绩、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以及高中学业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60%、30%和10%,这一录取方式沿用至今。

在各项国际性的高校排名榜单中,南科大的排名在不断提升。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第275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位列第13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首次进入世界排名200强,位列第162位,在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为第9位。

2018年5月,南科大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成为内地新办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

南科大数学系成立于2015年6月,2018年已获批教育部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10月成功获批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南科大数学系方复全教授牵头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数学中心。

对于此次入选“双一流”,南科大一位数学系的毕业生称,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努力和实力终会被认可。

2020年11月,南科大迎来新一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薛其坤。在薛其坤看来,南科大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天时地利,包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大环境,以及深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高端人才、科研水平的渴求,再加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在这些基础之上,南科大得以进行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采用全员聘用的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教育平台的打造上,有比较好的自主权和优越的条件,所以能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向记者表示,深圳有很多引进的“双一流”大学,包括哈工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南科大是第一所本土的“双一流”大学,这标志着深圳这些年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圳在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臧敦建还指出,深圳近年来建大学较为侧重应用型,尤其是跟产业结合比较紧密,而南科大入选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数学,这尤其难得,是具有促进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深圳高等教育全方位发展

南科大作为深圳高校代表进入“双一流”名单的背后,是深圳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

深圳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14所,在校学生13.62万人,增长20.3%。尽管与诸多高教大市相比深圳仍有差距,但纵向对比来看进步明显。2010年,深圳仅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在校学生6.73万人,增长0.6%。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深圳的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经翻倍。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要达到21.5万。

臧敦建向记者表示,深圳已经有引进的、本土的、合办的一流大学,有以深圳技术大学为代表的应用型大学,还有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基本构建了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布局,但规模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黄成也向记者表示,高等教育需要形成集群,因为科学家要交流,但科学家的时间很宝贵。从这个意义上,深圳需要的是一批大学,而不只是办好一两所大学。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就提及一批正在筹建之中的高校,包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点名的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旗下的第四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的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以及音乐学院等。

此外,深圳也正在积极推进香港大学(深圳)筹建。去年9月,深港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正式落地深圳龙岗区,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入本科招生的第八个年头,录取分数线已连续6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被视作深圳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之一。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前海合作区引进港澳及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上述深圳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表述是:推动西丽湖科教城片区5所大学实现学分互认、课程互修、师资互聘、资源共享。

西丽湖是深圳重要的高教基地,拥有包括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南科大、哈工大(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

臧敦建表示,在一些高校集中的城市或城区,已经有校际间学分互认、课程互修等先例,以实现优势互补,深圳大学城在建设之初也比较前瞻,早已实现了部分资源共享,此次深圳再明确提出5所大学“学分互认、课程互修、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很大程度正反映了深圳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成了气候”。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十四五”普惠性托育发力:多地公布0-3岁托位增长目标 京津普惠占比达六成

    “十四五”普惠性托育发力:多地公布0-3岁托位增长

  • 深圳宝安区两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深圳宝安区两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北京203家市级部门集中“晒”预算

    北京203家市级部门集中“晒”预算

  • 福建4部门提醒:警惕“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

    福建4部门提醒:警惕“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