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一渠清流水 一地生“三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07-1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一场清凉夏雨后,张行国拿出农具,爬上山坡。眼前的石榴园,到处翠生生的绿。不远处,南水北调中线水渠穿村而过。

扒开枝条,张行国数了数,一人多高的软籽石榴树,已经结了20多个鸡蛋大小的果。几朵石榴花咧着嘴、含着苞,鲜艳欲滴。

“一保水质,二保增收,全靠漫山遍野的石榴。”63岁的张行国,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村民,平时负责督促管护工,照看1000多亩石榴,“以前种辣椒,现在种石榴,可千万别小看这变化。”

20多年前,张河村为提高村民收入,鼓励村民种辣椒、南瓜、青豆。村里配良种、找买家、建市场,带动周边四五个县,种植辣椒近50万亩。到收购季,每天能卖出10多万斤辣椒。那时,张行国家里9亩地全种辣椒,收入提高了3倍。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快建设,确保水质安全清澈成为重中之重,而种辣椒、南瓜、青豆,要施化肥、用农药,易污染水质。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整村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

“企业赔了咋办?”有群众担心。

“找有能力的企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保证水清民富。”张家祥动员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流转了5000亩地。2014年,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开始种植石榴树,改用农家肥料、生物农药。

“没想到,第二年冬天,一下冻死600亩进口石榴苗,损失7000万元。一时间,群众怀疑,企业泄气。”公司副总经理王兰光说,在政府帮助下,企业试验“本地苗嫁接进口苗”,这才解决抗冻防寒难题。

淅川县随之出台支持政策,配建储量5000吨的冷库,支持企业发展。如今,石榴产业扩至3个乡镇16个村,达到1.8万亩。2019年,第一批石榴进入盛果期。“一级果装礼盒,按个卖;二级果进超市,论斤卖;三级果送酒厂,酿石榴酒,亩均利润7000元左右。”王兰光说。

“土地流转后,农民‘一地生三金’。”张家祥算收入:一是拿土地承包金,每亩每年赚800元;二是到果园打工,每人每天赚80元到100元;三是挣“反租倒包”金,村民从企业手里“反包”果园,负责除草、修剪、采摘等,每亩每年最高用工费720元。每种出1斤优质果,最高可提成1元钱。

去年,张行国“反租倒包”果园,纯收入达2万多元。今年,公司请他当片区负责人,月工资3500元。企业把利润的5%返还村集体。村里有了钱,聘用保洁人员,村容大变样。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