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天津 智能科技提升全球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1-05-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5月20日,天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式现场。马宬 摄

5月23日,参观者在一辆无人驾驶城市客车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从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到已在德国、瑞士等多国数百个办公园区、公园落地的无人零售车,从一比一还原国家级教练发球方式的乒乓球发球机器人到能帮人们化妆、搭配服装的3D云镜……5月20日至23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了“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吸引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

签约210个项目,投资总额1057亿元

通过内资外资同台、线上线下同步,本届大会共签约210个项目,投资总额1057亿元。其中,内资签约项目189个,新动能领域数量多,大项目投资占比高;外资签约项目21个,新动能、新基建项目质量高、影响力大、知名企业多。

世界智能大会是全球首个智能领域的大型高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智能领域的交流,展现全球领先的前沿科技新成果,聚焦全球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天津作为第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今年是连续第五年举办世界智能大会。

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天津全面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布局,集聚高端要素,拓展应用场景,用科技造福人民群众,让智能日益成为生活元素。“我们要瞄准智能科技发展重大需求,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天津正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科技之城。”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致辞时表示,中国工程院将汇聚广大院士智力资源,发挥与天津共建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智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探讨智能科技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成果落地和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共同谋划智能科技新未来。

本届大会共举办18场高峰论坛、12场主题论坛,同时开设6个展区和3个室内室外体验区,涵盖智慧城市和交通、国际与区域创新、智慧生活、智能制造等方面。参展企业和机构共计220余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超算中心、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各分会场还举办了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国际智能体育大会等5项品牌赛事。

■ 亮点

“室内体验项目太火了,所以先到室外体验下无人机和智能交通。”22日,在天津一家大数据公司工作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连续参加3年世界智能大会,既是职业需要,也是来“见世面”,最大感受是人工智能产业化越来越快,智能技术离普通人越来越近。

本届大会设计了近6万平方米的智能科技展和体验区,主要有六大亮点。4天里,共吸引22.76万人次现场观展,16149万人线上收看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会直播,累计浏览量13.9亿人次。

1 首次设立信创产业专区

“近年来,天津的‘中国信创谷’已吸引近千家企业,正着力打造千亿级信创产业集群。”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任丽伟介绍,此次科技展首次设立信创产业专区,邀请飞腾、麒麟、360等天津本土龙头企业,全景式展现天津信创产业打造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征集终端、安全软件全产业链的场景,凸显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天津样本。”

作为中国电子集团网信产业核心企业,中国系统此次带来了中国电子云、数字治理与运营和现代数字城市案例等展示内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承建的天津红桥区社会治理一体化管理平台整合了26个责任部门的职责等,实现“一个平台管全区”,居民投诉率和报警率降低30%。近期,平台还上线了疫苗接种模块。

2 中外合作彰显国际影响力

在智能太阳公交车站实时查看公交到站信息,乘坐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动公交车上班;下班后到中新图书馆与引导机器人互动;无论雨雪都能在智能健身舱慢跑……这样的智慧生活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已成为现实。

本次科技展设立了国际与区域创新展区,主宾国新加坡、主宾城市神户均设立了专区。开幕式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李智陞、日本神户市市长久元喜造还进行了“云”致辞。其中,新加坡展出的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型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因其对智慧科技的广泛运用,吸引了不少外国专业观众的问询。

3 展示工信部“揭榜挂帅”成果

去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单”,天津共4项目入选。今年初,天津(滨海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继去年天津(西青区)成功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天津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双先导区的省区市。

本届智能大会共遴选全国14家“揭榜优胜”企业产品展出,该成果展的指导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目的就是要结合天津地方特色,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揭榜优胜成果的应用推广,实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协同推进地方政府、先导区、创新企业交流合作,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4 突出“大国重器天津智造”

步入智能科技展厅,最中心展出的是大国重器风采。记者现场看到,这里展示了长征五号1:10模型、嫦娥五号1:3模型、中国空间站的缩比模型、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等。

任丽伟介绍,大国重器中也有不少天津元素,例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制造总装,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完成;4月29日成功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滨海高新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制造总装;天津航天机电(600151,股吧)设备研究所承担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人系统机柜、空间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等产品的研制任务。

5 昔日参展者成今日“合伙人”

通过智能大会平台,近年来天津吸引了如华为天津鲲鹏中心、腾讯天津大数据中心、360天津总部等优质资源落户,总部在沈阳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参展2018年世界智能大会,沈阳新松与天津“结缘”,后将工业机器人全国生产总部设在天津。本届大会,天津新松和母公司均携带旗下代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的新型智能产品亮相,包括全球首款类人型发球机器人、火狐焊接机器人等。

本届大会注重“以会兴业、以会引才”,不但与中电科、联想集团等“老朋友”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还拓展了与中国科协等全面战略合作,并首次举办2021中国·天津国际友好城市圆桌会,持续扩大全球“朋友圈”。

6 智能体验项目规模为历届之最

智慧阳台里,晾衣架可按照语音指令调节高度,洗衣机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衣物杀菌消毒、烘干等;智慧健身器材不仅可实时获取锻炼数量、形态机能等信息评价,健身者还能随时获得专业指导……“黑科技”带来的智能体验颇受参观者青睐。

任丽伟介绍,本届智能大会的智能体验项目,无论是区域面积还是项目数量,规模都为历届之最:不仅在室内设置5G体验、智慧消费2个体验区,推出了机器人人机互动、远程医疗等现场体验项目,还首次在室外设计了占地约10000平方米的智能交通与智慧生活体验区,并增设天津港(600717,股吧)和中新生态城两条智能体验主题考察线路,引领公众切身感受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场景,同步举办全域科普和科技周,向民众展示智能科技领域的“真东西、好东西”。

■ 对话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王芸:

天津“城市大脑”未来三年将打造一批普惠性应用场景

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之际,天津“城市大脑”正式发布。天津“城市大脑”是天津市迈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步伐。

从无所不在的智能家居到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在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作为第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天津是如何发挥大数据优势,为全国提供“天津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芸。

谈天津“城市大脑”

实现从“一屏观津门”到“一网管津城”

新京报:天津“城市大脑”是如何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揽”的?

王芸:天津“城市大脑”主要通过搭建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城市运行态势“数字驾驶舱”,以及创建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领域多元化应用场景三个方面的建设,以“一屏观津门”为展示平台搭建“数字驾驶舱”,通过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全局监测和智能预警,提供准确、全面、实时、可量化的数据支撑,最终实现“一屏统揽城市运行、一屏统管城市治理”。

目前,“数字驾驶舱”已搭建完成“1+5+N”的总体架构:“1”即一屏统揽城市运行;5大专题板块紧抓城市治理要点,涵盖交通运行、医卫防疫、政务服务等;N个场景屏体现“城市大脑”在数字治理、数字惠民、数字惠企三大领域构建的协同创新服务成效。

新京报:能否举例说明天津“城市大脑”是如何影响着普通市民生活的?

王芸:天津“城市大脑”已实现市市场监管委、市政务服务办等众多部门的系统数据、业务协同,接入交通新业态、两津联动、冷链追溯等6大应用场景,今年还将重点建设“智慧矛调”“民生直达”等场景。

例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是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的场景,通过实时监控用户家庭水、电、燃气的使用情况,利用智能感知设备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实现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感知终端主动发现异常情况、异常预警智能外呼、常态化关怀定期随访等功能。

“疫苗接种态势感知”的应用场景则实现了疫苗接种目标精准制定、接种人群精确筛查和接种工作的精细管理。目前,已实现以全市实有人口为底数,分阶段制定接种目标,接种任务已落实到16区及13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同时在接种数据深化分析基础上,指导疫苗采配等工作,有效保障接种任务完成。

新京报:天津“城市大脑”未来会如何发展?

王芸:未来三年,天津“城市大脑”将从数字治理、数字惠企、数字惠民领域出发,打造一批具有牵引性、普惠性、感知性的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同时不断推进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实现“一网管津城”,让“城市大脑”积极“思考”,让城市治理充满智慧,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谈大数据管理

解决“最后一米”倒逼治理平台流程再造

新京报: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系列挑战。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网信办已正式批复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天津是如何统筹管理各部门大数据,推进相关改革的?

王芸:在天津,大数据工作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2019年12月,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正式挂牌,以原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为基础,整建制并入9个单位,部分并入25个单位,统一负责市级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资源管理,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进大数据产业等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天津和智慧社会建设。

我们坚持立法先行,2018年底就制定发布了《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先后又出台《天津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9-2022年)》《天津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套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政策体系。

目前,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已接入66个市级部门、16个区以及5家公共服务机构,梳理发布信息资源目录39937类,数据总量88.1亿条,累计数据共享量超过1820亿条;开放平台已上线21个主题、52个部门、1053个数据集,开放数据总量7838万余条,涵盖信用服务、社保就业等21个主题。

在全国率先设立网信专业职称,涵盖网络空间安全、互联网治理、网络技术应用三个方向,2020年首次开评,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新京报:为了让管好的大数据“跑”起来惠及市民,天津做了哪些努力?

王芸:让大数据真正惠及市民,需要找准应用场景。我认为大数据平台应该是“三层两面”:底层是数据,中间是治理,最后是应用;两面则为运维和安全保障。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造出来的应用场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必须着眼群众的难点、痛点,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当裁判。

我们的办法是让所有干部都“下去”当网格员,摸清老百姓需求,亲身体验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好不好用,网格员还会有哪些需要,从解决“最后一米”来倒逼整个流程再造。

通过调研,我们将“津心办”和“津治通”两网后台合一,并催生出一些新应用场景。比如,中心在“津心办”上开发了“随手拍”功能,市民可以将涉及基层社区的问题,通过图文方式反映上传,后台会即时推到“津治通”,推送给网格员处置。

目前,“津心办”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千万,“津治通”在278个街镇级战区、5733个村居级战区和22408个基层全科网格实现了全面贯通应用,办结事件超过625万起。

新京报: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多位“大咖”都提到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性。为做好大数据工作,天津是如何解决队伍专业化问题的?

王芸:我们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入手,引入源头活水,2019年5月便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择优选拔人才。现在,我们队伍里专业技术干部占比超过八成,具有高级职称的140多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9%,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总计160多人。在这样高度专业化的团队里,学习和研讨氛围浓厚,我们也常组织业务培训。

去年11月,我们还出台了《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容错免责澄清正名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创新竞进实施办法》,建立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容错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