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观点 > 正文

套白条最安全的方法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吗

发布时间:2021-08-2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2021年,教育部推动教改不仅说而且是暴风骤雨式的迅猛!
 

  双减,即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有的省市率先提出低年级不准布置作业,高年级要限时作业。对校外培训更是增加查处力度,明确指出,学科类的文化课一律不准开班。

  学校不布置作业,校外又没有辅导班,孩子怎么办?

  其实,在过去大量的作业也好,为孩子报辅导班也好,仔细想想,家长潜意识里就是想给孩子施压,好像孩子一直不闲着就是学习,就能进步,其实,这是成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施加的外驱力。而外驱力,一旦外在施压的条件不存在,它就会消失,这也难怪孩子在被动学习总是让人推着走,家长和老师而又感到很累 的原因!

  

  怎么办?

  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以内驱力推动发展。

  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这就少不了教师和家长的一番付出。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学法指导并通过练习让孩子掌握。比如指导学生管理好自己,这种管理能力的形成,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并且要紧密配合,生活习惯的管理要靠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谦恭地学习态度也要靠家长;而对学习内容的管理、学习时间的管理、各科的学习方法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即使学科教学,也要突出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学习而不是过去的“老师讲、学生背”,过去的做法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还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既不能适应变革了的考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家长、老师都愿意孩子能够自觉自发的学习,即使教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他依然不能自我成长、自主发展。

  内驱力是在

  个人需要的基础上

  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通俗地讲,孩子有了内驱力,他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怎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留意加粗的几个字“个人需要”,也就是说,孩子有内在的需要,他就会表现出渴求欲,如果孩子内心没有需要,他也就不会有内驱力。

  就以学习为例,不少的孩子为什么厌学?因为,他不明白学习和他的生活、他的未来有什么关系。家长作为过来人深知生活的艰辛,总想让孩子将来能够少受罪,可是孩子知道吗?我们说的艰辛,在他的生活中就没有出现过。

  

  这幅图反映的是人不同需要。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成果。人的需要根据强烈程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或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是让孩子直接定位在最高层,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好好学,考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吃喝不愁,生活不再那么苦。仔细想想,其实,这些都是家长一直渴望的自我实现。而对于孩子来说,那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如果忽略了下面几层,他也就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现在的孩子有生理需要吗?现在的孩子有父母供着吃喝不愁,甚至还可以挑三拣四,他没有需要,也就没有追求的动力,哪里还有内心的唤醒和紧张状态?父母都知道不出工就没有收入,就没有生活的享受,那孩子凭什么学不学都可以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不学,就断了他的生活享受,也许内在的动力就来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家的孩子不努力他就没有生活保障。

  孩子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吗?家长都会说孩子怕老师,其实,孩子的内心在老师那里是缺乏安全感的。作业不完成就可能会被惩罚,为了安全,还是把作业写了吧。在家里呢?家长的溺爱,他是安全的,所以也就失去了动力,你让他做,他就敢说不做,因为,他知道你不管怎么做,是不会让他失去安全的!

  第三层,家长的包办式溺爱让孩子想要的爱有了,在家里大家都把他当宝贝似的,归宿感也有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动力。相反,在学校里,小的惩罚会成为他的动力,如果他的能力和老师期望不能匹配并且相差很多时,他在班集体里是找不到爱或归属感的。这时候,他厌学或退缩在家里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拉帮结派,我们说有些孩子是臭味相投,其实,那些逃学不学习的孩子结成团伙,那是班集体不接纳造成的。离家出走的孩子,也是不被家庭接纳造成的。别不信,当家长的有没有说过“走吧,不要你了,走得越远越好,想死哪死哪,不愿再看见你!”如果孩子不管是啥情况,我们都不离不弃,让孩子感到被爱、有归属感,那这孩子是会找到力量的,即使走了弯路,也会浪子回头!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尊重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是自己看得起自己,二是别人也看得起自己。同样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在家被尊重的就有了自负,他分不清家人看得起他是因为爱他而并不是能力超群。他的即时满足也会让他失去动力,不思进取。而走出家门,他的表现不一定获得大家的认可。按说,这应该成为他在外面努力的动力,但是,请记住,自负的人又是很容易自卑的,自卑的人是看不起自己的,对自己没有自信,从而也就失去成长动力。

  第五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我们必须明白,个人价值是体现在为别人服务中的。我们帮助别人或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看看我们的孩子,自私、任性,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别人,哪里还有实现自我的需要呢?

  逐条分析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没有了需要,自然也就没有内驱力,这也是我们的孩子老打不起精神显得没有追求的原因。

  如何改变?培养内驱力!从去掉溺爱开始,让孩子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产生“如饥似渴”的需要,他自然就会有内驱力,从而产生自觉行为,不许扬鞭自奋蹄!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