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听说分期乐里面有购物额度提现的商家帮忙吗?取得了显著效果

发布时间:2021-07-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十三五”以来,北京交通始终围绕首都发展定位和要求,以建设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为主线,从绿色环保、信息化建设、治超等多方面全面发力,有效提高了公路交通养护管理水平和现代化交通综合治理能力,初步实现了交通发展从注重建设到建养并重的转变,全市公路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北京力量。

技术支撑 绿色发展

驱车驶过108国道北京段,一路风景秀丽,平坦舒适的路面更给过往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安心。

如此舒适的行车体验得益于北京市环保型路面的推广使用。

“我们总结了30年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将其应用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有效推动了沥青路面长寿命技术应用,兼顾了行车舒适性和环境保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路管理处处长孙宁宁介绍。

 

路面绿色养护。

不仅是108国道,这种环保型路面在市道昌金路、早鲍路等重点路段上也得到了应用,而这只是北京交通“十三五”期公路养护管理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北京交通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以“百年桥隧卅年路”“路基永久、基层长久、面层耐久”理念为基础,多方面推动北京地区路面环保升级。

谋定后动,事半功倍。为实现“十三五”期北京公路养护管理的绿色发展,北京交通以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在路面养护技术上持续发力,先后制定了《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技术规范》以及《北京市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等地方标准,保障新材料、新技术的落地。

在此基础上,“技术支撑,经济推动,市级统筹,实现多元、高效、全利用”思路得到明确,北京交通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循环工程材料,广泛应用热再生、冷再生、温拌沥青等技术。

其中,“温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新型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超薄抗滑层技术开发及应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多元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的落地实施,实现了常温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的工程应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破碎筛分后,各档材料利用效率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多元化高效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绿色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测试评估及潜力分析”课题研究,2018年5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指南》,提出了14项指标,推动北京市21家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完成了绿色环保升级改造,率先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评价体系,有力推动了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建立。

此外,北京交通还强化经济推动作用,制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指导价格,明确了其在养护工程中的利用,并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管理,对建设单位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回收材料应用到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区县道路等工程中。

在全方位的统筹推进下,“十三五”期,北京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9年4月,交通运输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公路路面养护现场技术交流会”,全国31个省(区、市)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参会,反响良好。

创新驱动 智能养管

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十三五”期,北京交通以建、管、养为抓手,创新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养护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养护管理提质、提级、提劲。

正确决策方可精准施策。为高效处置道路病害、提升干线公路路况水平,确保公路养护及时、到位,北京交通编制了近远期养护计划项目库,构建了养护决策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巡养分离”的工作机制,干线公路路况水平稳定保持优等水平。

依托信息化建设,北京交通以保障全市交通平稳运行为抓手,建成了养护业务全覆盖、业务流程全覆盖、业务部门全覆盖、养护对象全覆盖的综合养护管理系统,形成“跨应用、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办公模式,以及公路综合养护“一张网”的格局。

不仅如此,北京交通还积极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构建了“三级六层”综合安全监管体系,并以TOCC(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为基础,联合交管、气象部门及互联网公司实现专业数据的高度整合和系统集成,形成跨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共享,可对北京干线公路网、重大活动保障路线、重大政策影响区、重点热门景区周边沿线路网运行态势进行提前分析研判和及时预警,行业安全监管能力和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据了解,“十三五”期,北京市普通公路新增路网外场设施339套,累计达2911套,普通公路重点路段视频监测覆盖率和高速公路视频监测覆盖率均达100%,实现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联动监测,全面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为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峰会、党的十九大,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城市副中心等的信息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城市副中心主干线智慧道路设施。

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不仅让路网更畅通,群众出行更安心,也使得管理更高效便民,让群众办事更顺心。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北京交通将路政行业28个审批事项分别与固资综合受理平台、非固资综合受理平台、固定资产在线审批平台、行政服务审批平台四个系统对接,并依托市级政务平台开放行政许可事项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方便公众查询。

科技治超 准确高效

取证困难、人员不足、效率不高、治理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难题,“十三五”以来,北京交通着眼于建立完善治超长效机制,以区政府属地治理为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为依托,源头末端和路网节点监控为重点,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和科技措施,确保治超工作取得实效。

完善工作机制是有效组织治超力量、高效开展治超工作的必要保障。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推动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部署、区政府组织落实、交通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综合治理体制,推动形成了“源头末端有监管、市管道路有检查、乡村道路有物防、相邻区域有协作”的“四有”工作格局,和“全市治超一盘棋、超限监管一张网、非现场执法一道关、入口治超一张图、信用治超一本账”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开展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是破解治超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治超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15年,北京交通就开始加强非现场执法业务研究,不断加大科技治超投入,力争实现由现场接触、即时处理的传统执法方式向非现场、事后处理的智能执法转变。

根据全市公路货车超限不停车检测系统的布局规划,“十三五”期,北京交通以货车高流量路段及超限高发路段和节点为重点,投入专项资金9900余万元,在全市建设了不停车检测系统84台套,并试点应用图片、数据智能采集设施,大幅提高了货车受检率,增强了科技治超力量,促进了全市治超信息的交换共享。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已在治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北京治超已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移,公路治超科学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超限率由“十二五”期的1.7%下降至“十三五”期的0.8%;2020年高速公路超限率为0.4%,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超限率为0.36%;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