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云南:省属国企近3年没有发生一单债务违约,未来有不违约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1-06-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据《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国资委近日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及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在北京举行座谈研讨会。云南省国资委主任黄小荣在会上表示,云南省属企业经营业绩、债务情况和发展空间是云南不会违约的底气。云南高度重视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千方百计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省属国有企业近3年没有发生一单债务违约。

  他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云南省属企业存量债券占带息债务总额比重约19.5%,一年以内到期债券占债券余额比重41.75%,分别控制在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的30%、60%指导线内;存量债务中一年以内到期债务占带息债务总额比重30.37%,短期债务占比整体处于稳健区间;存量融资平均成本降低,平均资产负债率66.03%(不含金融企业),较去年同比下降4.33个百分点,杠杆率明显降低。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报道,国务院国资委今年3月下发了《关于报送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情况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债券风险监测报表。

  具体而言,在“地方企业财务快报”增设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表、地方国有企业风险债券明细表(针对已发生违约或存在违约风险的债券)、地方国有企业债务债券风险监测指标自动计算表三张报表,地方国企及各级国资委需按期(季度、年度)填报相关数据,与企业财务快报一起报送。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债券风险监测指标自动计算表由系统自动计算,用于监测债务风险、债券风险情况,前者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后者关注债券占带息负债比例、一年内到期债券占比、次季度到期债券占比、权益类永续债占净资产比例等指标。

  其中,“债券占带息负债比例”为负债类债券占带息负债的比例,纳入债务风险重点管控范围的企业,原则上债券余额占带息负债总额比重不超过30%。其中,纳入债务风险重点管控范围的企业,原则上一年内到期债券占债券余额比重不超过60%。

  黄小荣还介绍,今年1-4月,云南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累计实现收入2973亿元、同比增长37.27%,利润同比增长318%,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

  2018年1月,由于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未能按时足额偿还信托贷款本息,导致中融信托两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延期,云南债务风险引起市场关注。去年11月永煤违约后,云南省国企债券也受到波及:一些发债主体再融资困难,即便发出债来,融资成本也较高。云南省相关部门也多次表态“不违约”。

  去年11月24日,云南省国资委发布消息,近日云南省重点国有企业投资人交流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富滇银行联合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昆明分行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投资机构出席会议。

  云南省国资委称,云南省三家省属企业云投集团、能投集团、康旅集团企业代表对近期市场状况、债务状况、融资计划等问题与投资机构进行了交流互动,对近期市场热议问题与有关领导进行了深入有效沟通。进一步增进了投资机构与路演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增强了机构投资者的信心,巩固了云南省资本市场的正面形象。

  今年5月21日,云南省召开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黄小荣表示,将千方百计防范化解国企债务风险,这是国企发展的前提,是底线思维。省属企业近几年没有一单债务违约,未来也绝不允许、绝对不会发生债务违约。

  今年来,云南康旅的债务问题尤为市场关注。云南康旅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4月,康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9.75亿元,同比增长99.2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1.90亿元,同比增长56.65%,康养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282.46%,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5.46个百分点。

  债务方面,金融机构有息负债较去年高位的1837亿元下降至4月末的1294.34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125.47亿元,下降8.84%。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1.34%。按时兑付到期债务,1-4月新增融资301.43亿元,尤其是长城资管47亿元专项集合信托计划从项目启动至资金落地,仅用时不到一个月。

  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云南省属企业负责人座谈会5月下旬在昆明召开。会议表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事关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全局,云南国资国企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聚焦做强做优做精做专主业,切实抓好企业盈利和员工增收,毫不动摇、坚决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的政治底线。

  北京地区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政府的表态归表态,它只是一个“空口声明”,落实才是关键。投资者对于政府是否真正践行承诺是有担心的。这个时候,光有声明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

  据了解,云南正着手组建首期总规模不低于300亿元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