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小枸杞挑“大梁”

发布时间:2022-04-0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我们的新时代】

讲述人:宁夏农科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必备。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果子,里面的文章可大着呢。

这不,我们通过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建立枸杞分子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占领了世界枸杞基础研究的制高点。

别看现在“洋气”了,过去的枸杞选育可是“土”得掉渣:一把剪刀一把锹,剪掉枝条埋到地里再扩繁,一次一次不断“试错”。好不容易育出新品种,一种就是几十年。

品种不行,产业就成不了气候。那些年,眼看着农民种了挖、挖了种,没少折腾。我带着团队跑遍国内野生荒滩和沙漠戈壁,光枸杞种质材料就收集了2600多份,活体植株保存2万多株,建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枸杞种质资源库。凭着这些“家底”,我们定向培育出枸杞新品种50多个。

新品种有了,推广起来却一波三折。当年,我背着500株“宁枸7号”的苗子下田推广。几天下来,还是在“田把式”面前吃了闭门羹:“种了一辈子枸杞,我还能不知道哪个品种好?”没办法,只得找我老家种地的大哥帮忙。我千叮万嘱,500株苗种两亩地。我哥当面说放心放心,可转身种的时候,就只种了两分地。尽管是密植,但结果的时候还是很争气:两分地产量不输于别人家两亩地!四邻八舍纷纷围到地头打听这是啥品种。一株苗子硬是从一块钱涨到了十几块,还抢不上。

在干旱缺水的西海固种枸杞,还得有些“土”办法。我教农民用废旧饮料瓶灌满水,连一根毛线,埋在枸杞树下,一大瓶水养活一棵树。枸杞缀满枝头的时候,农户别提多高兴了。

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火了产业,富了农民。如今,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近45万亩。到2025年,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

(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01版)

[ 责编:陈畅 ]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