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杰故事 > 正文

商家“高价回收”,维修工已不够用了!郑州泡水车正流向市场……

发布时间:2021-07-2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河南郑州汽车保有量排名全国前六,超过400万辆。

  一场暴雨内涝灾害过后,无数泡水车将面临维修、处理问题。这些泡水车将会去那儿?

  “泡水车一定会流出到全国市场,尤其是更下沉的市场。”一名行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4S店门前排起长队,修车排号已超过800,维修工和拖车四处难寻。尚未出售的新车、相当数量待售豪车都成为泡水车。一家名车二手车店工作人员称,统计的损失已高达1000万~2000万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发现,购买泡水车有的是为了自用,有的则是为了赚钱,在小型处理厂维修的车辆没有维修记录,虽然维修后仍可能存在问题,但这些车辆已经开始流入市场。

  早在内涝未排的几天前,就有二手车商发布消息:“高价回收,水泡车,泡水车,欢迎加入!你收车,我出钱!招合伙人,招业务介绍,资金我出!”

  被淹新车。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4S店修车排队过百,维修工奇缺

  再次提起两台车被泡的经历,李越(化名)依旧觉得很糟心。

  暴雨前几天,李越的孩子刚出生,急需车辆帮助他往返月子中心、办理各种新生儿手续,但在这次郑州暴雨中,李越家里的两辆车都被泡了,4S店告诉他,修车要等20~40天。

  7月20日上午,李越开着自家的大众车去上班,车子在一个积水较深的路口熄火。李越记得,一开始的时候,积水并不深,自己的车连地毯都没湿,下午4点左右,李越联系的拖车公司将车送进了4S店。

  一般来说,泡水车根据涉水程度主要分三个等级,分别是:“浸水车”,即淹水超过轮胎,一般问题不大;“半泡车”,即淹水超过发动机机油尺,属于严重但不报废;“全泡车”,即淹水超过车顶,属于报废车。

  拉去4S店的当晚,连续暴雨,郑州城区严重内涝,李越的车从一辆“浸水车”被淹成了“半泡车”。李越觉得淹成这样很糟心,“还不如直接报废”。“处理(卖掉)不了高价,而且怎么说这种车(也)是有风险的,你处理出去也不太好,(我也)担心它再流入市场”。

  李越决定自己留下这辆“半泡车”,但他也知道,车子的性能已经受到影响,一旦被水泡过,车子是有问题的,只是问题来得早晚的问题,“你无论怎么修,这个车永远都是有问题的,而且这种车子它是有各种风险的,他给你修得好好的,半个月后或者是半年后,最多也就一年后就莫名其妙有个故障灯出现,因为车子大量的线路都在底盘上,永远不知道那几十根上千根线,究竟是哪一根线出了问题。”

  李越停在自家楼下的福特同样被淹了。郑州内涝时,车子停在一个斜坡,被淹了后备箱。岳母忘记拍照留证,于是李越陷入和保险公司的“扯皮”中,他没有证据证明车子是自己拿水泼的,还是暴雨当天被水淹的。并且至今,他依旧联系不上福特车的保险定损员。

  李越家的大众车是20日当天第4台被拖进4S店的泡水车,26日上午他再到4S店时,这个数量变成了600台,而另一家则有800台泡水车在排队等待维修。一家4S店的员工告诉记者,由于拖车人手不够,店内的许多维修人员都外出参与拖车工作,仅剩几个女生留在展厅。

  如今整个郑州的4S店,都排满了等待维修的泡水车,维修工不够了。

  李越决定不再和保险公司扯皮,他自己花钱在小型修理店修好了自己的福特车。李越发现,自己家附近的洗车店、修理店里全都停满了待修的车辆,他们都把整个车座椅拆掉、地毯拆掉,在难得的阳光下晾晒。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展车、新车被泡水

  过仪表盘直接报废

  在4S店,被泡的除了李越这样等待维修的车,更多的还是等待出售的新车。

  位于郑州金水区的河南汽车贸易中心是郑州市较大的汽车城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该地实地探访了几家4S店,其中东风本田、福特基本未受影响。员工表示,“新车都运到地势高的地方去了,没有受损。”而广汽传祺4S店一楼进水,正在重新检修线路,该店新车存放于2、3楼,因此也未受到暴雨影响。

  尽管大多门店均表示没有车辆受到影响,但在停车场里,依旧停放着许多被水泡过的新车。在郑州另一处大型汽车产业园区威佳汽车园内,记者同样发现了许多包着膜、未挂牌的被泡新车停在园区中。

  广汽丰田4S店内,堆放更多的是大量由客户拉来待维修的泡水车。

  按着4S店的划分,这些泡水车被分为ABCD四个等级,浸水线在仪表盘以上的为A级,仪表盘以下的为B级,坐垫上面则为C级,刚过地垫的被划分为D级,属于轻微损伤。一位4S店员工表示,“A级的一般不用修了,只要他买的有车险,直接都理赔了。所以一大批换车的直接来这了,保险公司钱一赔立马买。”

  而对于新车,该员工说,“如果4S店内的新车被淹,主要是看有没有买保险,买了保险可以赔整辆车。”而记者走访的这几家4S店员工都表示,该店新车都有保险,可直接赔付。同时厂家也会回收这些泡水车,“我们经销商承担不了这些损失”。

  一般而言,车损险和涉水险都可以按照自然灾害进行理赔。

  根据新版汽车商业保险的规定,2020年9月19日以后购买的车险,涉水险已纳入车损险范畴。如果机动车被淹,实际损失将全额赔偿,如果报废,将按车辆实际投保金额赔偿。对于2020年9月19日前购买的车险,如果只购买了车损险,在停止状态下发生自然灾害时,实际损失可以全额赔偿,在行驶状态下涉水时,只赔偿除发动机以外的实际损失。如果另外购买涉水险(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实际损失可以全额赔偿。但如果车辆涉水熄火后发生二次点火行为(包括自动启停功能),造成二次发动机伤害,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

  根据河南银保监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当日18时,河南财险业共接到相关理赔报案14.35万件,初步估损44.89亿元。

  这些待售的新车,泡水后会流入市场吗?

  刚装修完三个月的福特4S店和位于开元路的荣威4S店的员工都表示,该店只卖新车,不卖二手车。“泡水的车是不会卖的,那样的话,假一赔三。”东风本田4S店员工则表示,该店主要是卖新车,二手车只是给客户提供一个方便。

  广汽传祺4S店员工告诉记者,“4S店卖车,进水都会直接跟你说水淹车。如果客户要的话,就以水淹车的形式卖给你,价格很低。但是水淹车一般没有客户要。一般水只要一过仪表盘,直接就走报废了,因为涉水车它线路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

  这些水淹车经过维修后,4S店都会标上记录。这些泡水车,业内人士一般都能看出来。“车的座椅底下都有一个固定螺丝的,泡水车这底下螺丝会生锈,正常情况下它一般是不会生锈的。还有一般泡过水的车,安全带都会换,安全带上一般都会有个日期,生产日期都不一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业内人士:“一定会流出到全国市场”

  卖泡水车的商机开始迅速涌现。

  内涝之后,许多二手车商在等待着收购这些二手车,比如李越停在4S店的车,就被贴满了回收二手车的小广告。

  李越选择不处理掉自己的泡水车,因为担心车子再度流入市场,他觉得,“首先这个车不可能再出在外面(指卖给外市),大家都知道郑州的车有风险,你只能出在郑州了,但在郑州的话大家都知道彼此,都了解对方是什么‘货色’”。

  但事实上,许多二手泡水车,确实正在流向市场。

  许多人会选择购买泡水车,宝马正成为郑州一家二手名车店里最好卖的车型,这家店的员工,把前来购买泡水车的顾客分为了两种:有些人是买回去自己用,有些人是靠这个挣钱的,车会流入市场。

  二手车商同4S店一样,许多待售车辆在这次暴雨中泡了水。据这里的员工透露,车子泡了水,价格会下降,这家专门做高端二手车买卖的店,目前统计的亏损额已经达到1000万~2000万元。

  出售泡水车,店家称不会在合同上写明是“泡水车”,而是会写明车况,写上“事故车”,对方称,“这种市场上也多着呢,像广东那边每年都有那么多这种车,都在市场上,只是你不知道。”

  一名行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质上它一定会流出到全国市场”。他表示,之前的一些洪涝事件后,肯定也有很多泡水车出现,但规模并没有河南这次大。

  不过在他看来,泡水车以次充好谋差价这个生意,规模并不大。

  当然有一些人会贪图其中的利益差额,去把泡水车当做正常车售卖,但他觉得,这个市场空间并不太大,因为这类车的车商也要担负比较高的风险。并且,如今对于车辆维修的查询政策也很透明。

  泡水车一定要经过维修才能正常行驶,而在正规的维修机构,比如能够走保险的4s店,就会留下能够查询到的记录。不过,一些个人维修厂则不会留下修理记录,这也给了泡水车充好售卖一些浑水摸鱼的空间。

  这名业内人士认为,一个个人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私人维修的泡水车,其实很难发现。他觉得这就只能看车商的职业素养,看他会不会说实话。

  而这样“以次充好”流出的泡水车,更多的是面向更下沉的市场。

  在一二线城市,存在许多头部的二手车经销商门店,这样的门店在售卖泡水车时,对顾客有告知义务,若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泡水车,理论上越头部的平台维权也越容易。

  同时这些城市有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过程由保险公司担保,所以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泡水车,保险公司会进行一定的理赔。但是更下沉的市场,就缺乏这些配套的检测环节。

  他提示,如果买二手车,最好多一个第三方检测,或和商家多签一个关于泡水车、事故车的合同。

  郑州路面积水已退,但修理厂等待修理的泡水车还在排队,一些看到商机的车商们在雨停之前就已吆喝着高价回收泡水车,而这些车最终会流向哪里,或许只有他们知道。

  记者|可杨 韩阳 杨煜(实习记者) 汤小权(实习生)

  编辑|张海妮 何小桃 杜波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大家都在评